《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来源:广西区港航管理局    2014-12-10 10:43:27 [ 字号 ] [ 我要打印 ]
2014年11月21日,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在南宁主持了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技术”项目八“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鉴定验收会。经鉴定验收组一致鉴定,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解决工程建设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保障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顺利开展,2011年,交通运输部设置了“西江黄金水道通过能力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该科技研究项目下设五个专题,分别为“西江航运干线高等级航道通航标准研究”、“基于多梯级多线船闸联合调度技术提升长洲枢纽船闸通航能力研究”、“长洲枢纽日调节、压咸调度和下游河床下切对航运影响及航道治理措施研究”、“百色枢纽升船机中间渠道通航关键技术研究”和“大藤峡枢纽下游水位未衔接段航道整治技术研究”,并在五个专题研究基础上,根据研究任务又下设若干子题,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同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提炼,为类似项目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该科技项目紧紧围绕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重点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工作,首次全面系统研究了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尺度,为有效扩大西江黄金水道的通过能力重点解决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中“两点两线一通道”的问题,“两点”为右江百色升船机中间渠道通航条件和长洲枢纽通过能力提升的问题,“两线”为大藤峡坝下非衔接段航道等级提升和长洲枢纽坝下高等级航道整治问题,“一通道”为西江航运干线通航标准的问题。
该科技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扩大西江黄金水道的通过能力,不但可以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问题,同时也可提高船舶、船闸、航道等的管理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形成流域内各交通部门与其它部门统一的集成化调度平台,有效提高政府调度管理及应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符合西江航运发展的通航标准尺度。同时具有如下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一是基于西江航道特性,首次全面系统研究了西江航运干线航道尺度,并分段提出最高通航水位确定原则及相应区段航道尺度;建立了单闸室自动排档新算法、梯级船闸智能调度算法,研发了西江多梯级、多线船闸智能联合调度平台软件,为解决船闸联合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揭示了长洲枢纽运行前后坝下游河段枯水位的变化规律、非恒定泄流与潮汐水流共同作用下的坝下河段沿程水力因素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长洲坝下枯水期航深不足的解决途径和3000t级航道整治技术;揭示了百色水利枢纽升船机中间渠道断面尺度与船行波、船舶航行阻力、下沉量、船周回流和船舶交会航行条件等相关要素的关系及其规律,提出了升船机中间渠道尺度的确定原则,并按船舶在升船机中间渠道的不同航速分类给出了断面建议参数;分析了大藤峡枢纽下游水位未衔接段航道滩群急、浅、险多因素并存的碍航特征,基于水位备降提出了整治原则及综合整治技术。
二是该科技项目研究属于西江黄金水道建设工程中节点性关键问题,有效地解决本项目所研究的问题对于加快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推进西江航运干线工程建设进程,改善长洲枢纽下游通航条件,解决大藤峡枢纽下游脱水段问题、优化右江百色枢纽通航设施布置,打通西南地区连接珠江三角洲的水运通道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目前在我国的内河航道中,梯级渠化已经逐渐成为大势所趋,枢纽下游因河床下切引起枯水位降落已为普遍现象,在此条件下提升坝下航道尺度的整治技术也需进一步完善,本项目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到枢纽下游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与维护中。

 

    作者: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