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红水河航运优势,加快推进红水河全线复航,最近,广西、贵州两省政府参事到河池市天峨县,联合开展红水河航运能力建设调研工作。两省交通运输、海事、港航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共同参加了调研。
本次调研拟通过对红水河航运发展情况、龙滩水电枢纽通航设施进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商讨提升航道规划等级的可行性,协调解决龙滩及龙滩通航设施瓶颈问题的办法。
广西、贵州两省为有效地发挥红水河航运能力,带动沿河地区经济地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广西方于2003年建设完成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广西段)恶滩~石龙三江口航道整治工程;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桂政发〔2007〕39号)将红水河蔗香两江口至来宾593km规划为Ⅳ级航道,来宾至石龙三江口63km为Ⅱ级航道;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将红水河流域纳入西江上游经济带统筹建设,按照500吨级航道标准建设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航道,并于2011年底,按Ⅳ级双线航道标准建设完成红水河曹渡河口至桥巩航段,局部通航能力达到了1000吨级。其次,在岩滩、大化电站提级扩能及改造、龙滩电站及翻坝系统建设上,想方设法,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向上争取技术和经费支持。由于标准及经费问题,目前,龙滩电站完成了大坝上游的挡水闸门、靠船墩、联系墩、引航道和下游中间渠道一期开挖,并向国家能源局提交了《红水河龙滩水电站500吨级与1000吨级垂直升船机型式研究比较报告》。另外,红水河龙滩枢纽坝上坝下码头建设工程(原龙滩翻坝系统)已完成了初步设计工作,计划于明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贵州方也于2008年至2012年实施了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省内部分)航运扩建工程,建成了360公里国家Ⅳ级航道和15个500吨级泊位,航道通航能力超过了1000吨。并在2012-2030年水运发展规划中,把省内南、北盘江和红水河航道规划为Ⅳ和Ⅲ级,通航船舶规划为500至1000吨。
为此,本次调研提出了将红水河航道规划由Ⅳ级提升为Ⅲ级,并将红水河龙滩、岩滩过船设施按通航1000吨级船舶标准进行建设和改造的建议。参加调研的各部门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存在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两省政府参事将形成汇报材料,向各自政府提出参事建议并转报国务院参事室,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这对红水河全线复航、开发红水河航运能力,发挥红水河航运优势再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