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锋主任(前排右)在都柳江航电枢纽工程现场调研
嘉宾:珠江航务管理局广西办主任黄庆锋
主持人:罗春艳
【主持人】 2013-09-26 09:00
大家好!
今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拟订的国务院2013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其中珠江—西江经济带规划列在7个计划审批的区域发展规划第一位,标志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国家战略工作正式启动。8月21日至28日,全国政协重点提案督办调研组调研西江干线。作为与经济带建设紧密相关的珠江水运,如何响应国家战略要求,紧抓机遇,共谋良策,加快发展,实现水运事业新跨越,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课题。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珠江航务管理局广西办黄庆锋主任来到我们栏目,就珠江上游水运发展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欢迎黄主任!
【黄庆锋】 2013-09-26 09:02
主持人好!大家好!
人们普遍认同2008年是广西水运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话怎讲?
2008年春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广西考察,他在讲话中指出:“推动合作,要从推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开始。”由此奠定了广西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
当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到桂林考察,他再次强调,要重视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
10月29日,时任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将“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调研课题,召开专题座谈会并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开放、合作、协调、高效、生态” 的思路,全力打造广西内河亿吨级黄金水道,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由此,广西水运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经过短短4年时间,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和西江经济带建设成效已显现。2009年以来,西江黄金水道累计完成投资160.9亿元,年均增长98%;内河港口吞吐能力从2009年的5607万吨提高到2012年的9000多万吨,内河港口吞吐量从5496万吨提高到9497万吨,内河货运量从7571万吨增加到1.4978亿吨。
广西水运的巨大成就,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发展水运服务流域经济的目标。
【主持人】 2013-09-26 09:08
我们知道,2012年8月1日,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了《自治区西江黄金水道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请求批复<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的请示》,原则同意《广西西江经济带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年)》。经过这几年,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如何呢?
【黄庆锋】 2013-09-26 09:09
是的,《规划》为西江经济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指出,要努力把西江经济带建成贯穿我国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一条重要的国土空间开发轴带,在实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目标、促进珠江三角洲辐射带动、加快西南地区大开发、推动广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西江航运干线已经成为凝聚沿江产业发展的纽带,成为大型工矿企业的生命线!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推进器!目前,在西江航运干线上,形成了一批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产业及产业集群。
【黄庆锋】 2013-09-26 09:11
一是水泥生产基地。由于西江干线航道通航条件的改善,兼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优势,近几年来吸引了国内及港台地区的华润、台泥、海螺几大水泥生产巨头先后布局西江干线,在沿江形成了水泥生产基地,规模之大居我国前列,主要集中在广西的贵港市、来宾市、柳州市、南宁市、崇左市,广东省的肇庆市、云浮市。截止2012年末,广西区统计规模以上的水泥企业165家,水泥产量9,86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4.17%;销售收入324.2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5.74亿元,销售利润率11.02%。目前,新的生产线还在不断增加。未来,水泥行业巨头将进一步强化在两广“两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即以广西为主要生产和资源基地、以广东珠三角为主要目标市场,利用西江便利的水运条件,连接资源与市场。
【黄庆锋】 2013-09-26 09:14
二是陶瓷生产基地。广西藤县以黄金水道为依托,充分发挥丰富的资源优势,抢抓东部广东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广西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基地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先进、生态环境优美,建设为世界陶瓷产业示范园区,一个持续发展的环保生态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15000亩,力争在未来5年内,藤县将形成一个拥有150条陶瓷生产线、年产值150亿元、税收6亿元的产业集群。
【黄庆锋】 2013-09-26 09:15
三是中国最大蔗糖生产基地。目前,广西有100多间糖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广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和最大的产糖省份。2012-2013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306.84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多产糖155.09万吨,其中广西食糖总产量为869万吨,约占全国总产糖量的66.5%,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糖基地。
【主持人】 2013-09-26 09:16
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形势的确喜人。但是,据我们了解,西江水运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请您谈谈影响西江水运发展的都有什么因素。
【黄庆锋】 2013-09-26 09:17
好的。我个人认为,影响水运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是规划滞后,通航建筑物不适应水运发展,扩能升级难度大。珠江上游三线通道的航道,及其已建通航建筑物都存在着规划等级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同时因为部门间的利益问题,协调难度大,扩能升级资金困难。
其次是航运与水电关系失衡。水系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对各个行业的协调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特别是在枯水季节,水力发电与航运的矛盾长期以来得不到较好的解决,西津、红花电站的发电调峰经常造成船舶搁浅。另外,很多枢纽过船设施不属于交通系统管理,降低了通航效率。
第三是企业经营成本不断增长。今年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正式从部分省市推广至全国,覆盖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其中,提供交通运输业服务11%,提供现代服务业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除外)为6%。营改增后,货物运输服务税率上调过高,物流企业税负平均增加20%,同时由于人工工资、油料上涨,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经营压力大。
第四个方面是船员供求关系失衡。当船员工作辛苦,待遇低,职业失去吸引力,加上江匪河盗猖獗,船员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为人父母者不愿意自家的孩子冒险当船员,导致船员总量不足,供需关系失衡。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船员比例更低,内河船员大龄化趋势明显。
【主持人】 2013-09-26 09:23
面对存在的困境,我们应该如何思变突围?
【黄庆锋】 2013-09-26 09:23
要想实现西江黄金水道发展的新跨越,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发展水运共识,提升航道等级。水运具有自身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少等优势,但珠江上游三个通道由于原来规划等级低,船闸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船舶大型化的要求,水运优势得不到体现。应该通过宣传、沟通、协调,统一和提高大家思想认识,调整原来规划,共同积极推进珠江上游三个通道等级的提高和通航能力的提升,重点是建设南线的左江国际高等级通道,中线的龙滩翻坝运输系统、岩滩升船机升级改造,北线通道榕江以下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
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竞争力。面对经营困难,水运企业必须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自律避免恶性竞争、无序扩张,维护水运市场正常秩序。同时,水运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要扬长避短,提高竞争力,吸引更多货源。
三是加强协调,减少电站发电对船舶的不利影响。在枯水期间,电站发电与航运的矛盾突出,尤其是长洲和西津水电站。航道部门与水电站业主要加强沟通联系,降低电站调峰对运输船舶的不利影响。
四是废除及整合部门之间重复性的行政许可。与水运有关的部门很多,有关部门应该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协调下,加强沟通,对重复性的行政许可,该废除的废除,该整合的整合,真正做到便民利民,造福于民。
五是争取国家对西部水运发展资金的政策倾斜。贵州、广西两省区每年加大对水运建设的投资力度,但是由于两省区均属于西部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加之航道等级提升和过船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属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范畴,社会融资困难。应该组织开展以水运扶贫为专题的研究,争取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对珠江上游航道建设的大力支持。
【主持人】 2013-09-26 09:30
好的。感谢黄主任今天出席我们的访谈。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