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珠江航运克服一季度航道水枯、春节休假、燃油和人工涨价、外贸货物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货物运输和港口吞吐量仍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进入二季度后,珠江航运干线航道通航水深良好,货源比较充足,外贸集装箱出现好转,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货运量恢复增长,油价二次下调,运价保持相对稳定,航运企业盈利面有所回升。上半年珠江水运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货物运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河砂等大宗货物增长较大
二季度,珠江航运干线通航条件良好,货源比较充足,货物运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水泥、河砂等大宗货物增长较大。由于西江广东段禁采河砂,运砂船舶主要集中在长洲坝上河段,大量砂船过闸,长洲船闸过闸货运量大幅增加。上半年,珠江水系完成:货运量24568万吨,同比增长16%,货物周转量50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8.3%,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5月份以来各地认真落实中央稳增长、调结构的要求,微调经济措施,适当增加银行贷款资金投放,厂矿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开工率回升,货运需求逐步加大。西江沿江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西江中游的桂平、藤县陶瓷城投产的生产线增加,瓷泥、煤炭等原材料运输需求稳步提升。上半年珠江主要大宗货物完成:水泥运量2697万吨,同比增长4.9%,矿建材料运量5009万吨,同比增长6.2%,煤炭运量2347万吨,同比增长1.8%。
二、港口吞吐量保持两位数增幅,外贸集装箱呈恢复性增长
上半年,珠江水系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412万吨,同比增长10.5%,其中外贸吞吐量2587万吨,同比增长12.8%,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10.4万TEU,同比增长13.3%。上半年,珠江集装箱运输先抑后扬,二季度增长迅猛。尽管今年广东外贸最早出现放缓的迹象,但较快稳定并好转,1-5月外贸进出口增长5%,5月份广东进出口规模更创下月度历史最高记录。由于广东外贸形势回暖,珠江集装箱运输恢复了较快增长。
三、长洲船闸货物通过量持平,5月单月货运量创新高
上半年,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总数为39575艘次,同比减少14.5%;完成的过闸货物运量为2334万吨,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受西江枯水的影响,一季度长洲船闸过闸船舶和货运量大幅下降(去年同期西江水位相对较好,今年一季度长洲船闸过闸艘数和货运量同比数下降很多)。年初以来西江航道枯水严重,部分航道维护水深仅2.5米,大部分船舶被迫减载运输,长洲枢纽船闸滞航60多天。随着上游来水的增加, 3月6日,长洲水利枢纽解除通航应急联动预案Ⅱ级响应。二季度,西江航运干线处于中洪水期,流量充沛,水深充足,长洲双线船闸运行正常,航道保持畅通状态,过闸船舶及过闸运量迅速增加,5月份单月过闸货运量达528万吨,创长洲船闸通航以来新高。
上半年,长洲船闸累计过闸货运量2334万吨,其中下航1925万吨、上航409万吨,分别占总过闸货运量的82.5%和17.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航货物减少了8.9个百分点,说明上航货物减少,放空船舶增加;船舶上下航平均载货率仅55%(其中上航19.5%、下航90.2%),同比下降8.4个百分点,由于枯水、上航货源不足等原因,船舶货舱利用率不高,上航运力浪费比较严重。上半年,长洲船闸下航的主要货物及运量分别是:水泥及熟料721万吨、河砂及碎石750万吨,钢材150万吨;上航的主要货物及运量分别是:煤炭150万吨、粮食(玉米、小麦等)93万吨、瓷泥15万吨。
四、运价平稳油价下降,企业盈利面有所回升
上半年西江水路运价呈现前高后低走势,一季度枯水季节运价略有上升,二季度趋于平稳。上半年代表航线的平均综合运价:贵港至深圳航线每吨运价32元,同比下降4元/吨,降幅10.6%;贵港至广州航线每吨运价28元,同比下降2元/吨,降幅6.7%。
上半年,柴油价格一升二降,总体下降240元/吨,船用柴油开支下降,航运企业和船东收益稳定。最近抽样调查的普货船企业,企业盈利面达50%,盈利企业数量有所回升(比一季度提升5个百分点)。
五、下半年珠江水路运输形势分析
当前国家总体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欧债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西方主要经济体仍未走出低迷状态,外贸增长疲乏。国家采取了稳增长的措施,正逐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加快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出口企业加大退税额度,扶持外贸出口,同时降低银行利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提振内需,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将逐渐回暖。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珠江水路运输将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好转而好转,预计下半年珠江水运经济将好于上半年,但增长幅度不会太大。
目前珠江已进入主汛期,雷雨台风将影响航道通航和基建工地的施工,水泥、矿建材料等大宗物资运输将受一定的影响;今年台风袭击频率大,对华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的影响可能要大于往年,对港澳运输和江海联运货物运输可能带来较大的冲击,受天气因素影响,第三季度货运需求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