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季度,珠江水系各省(区)经济运行呈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广东、广西两省(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3.7%和13.2%,推动了珠江航运保持快速的发展。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区)内河共完成客运量413万人、与去年同比增长8.3%,旅客周转量1.4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3%;完成货运量4573万吨、同比增长12.1%,货物周转量11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9%。
珠江航运经济运行特点
2006年第一季度,珠江内河航运克服低水位、高油价的不利因素,仍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西江航运干线运输低成本、可持续发展优势明显;水系中游航运稳步增长;上游航运发展缓慢。航运经济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港口吞吐量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省进出口总额超千亿美元、达到105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三成,进、出口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幅度。出口仍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鞋类传统大宗商品为主,其中机电产品出口超过400亿美元,占广东省外贸出口总值的70%;进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均有大幅增长。这大出大进的货物运输,使广东内河主要港口完成的货物吞吐量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新塘、五和、容奇、西南、南海三山、新市、三埠、公益、麻涌、沙田、肇庆以及惠州(内河部分)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75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0.96万TEU,同比增长31.8%。中山港外贸集装箱吞吐量21.5万TEU、同比增长5.2%。云浮港至香港航线的进口花岗岩石料及出口的板材同比分别增长了241%和52%,杂货及集装箱均有近20%的增长。
广西第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上年同期,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市场消费增幅创近10年新高。由此带来港口吞吐量呈两位数的增幅:广西内河贵港、南宁、梧州、柳州、平南5个主要港口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18.98万吨,同比增长24.97%。其中贵港港完成341.64万吨、增长37.28%,平南港完成86.30万吨、增长36.39%,南宁港完成18.72万吨、增长29.19%。
二是旅客运输增幅明显
旅客运输量呈较大幅度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带来假日经济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广西桂林、河池等地市客运量分别增长79.57%和62.10%,增幅强劲。今年春运广西旅游客运量完成6.17万人(不包括客圩渡运输)、同比增长5.32 %,其中在桂林漓江完成5.02万人,同比增长1.53%。今年春运广东内河完成客运量9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其中中山市完成旅客吞吐量28.9万人次,同比增长7%。
三是货物运输增长明显,中游更强劲
珠江干线南宁、贵港、梧州、佛山、广州五市今年一季度共完成货运量3112万吨、9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3%和9.7%。其中广东佛山完成货运量994万吨、30. 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23%和4.41%;广州市市属企业完成1118万吨、33.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0.5%和13.2%;广西南宁、贵港、梧州三个主要城市货运量合计完成1000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贵港市货运量完成506万吨,同比增长43.93%,增速强劲。随着平南、贵港等地大型水泥厂的建成投产,改变了西江干线货物流向单一的格局,从珠江三角洲往上游运输的货物逐渐增加,华润平南、贵港水泥厂等企业每月需要的原材料(煤灰)、燃料(越南、澳大利亚煤)有相当部分是从珠三角、云浮逆运而上。据初步统计,一季度从珠江下游运往贵港的煤灰、进口煤运量达50万吨。西江干线上下游运输出现了良性互动。同时,随着地区产业转移,煤炭需求量增加,铁路运力吃紧,特别是鼓励国家煤炭进口政策,使煤炭运输流向结构出现调整,海上运进煤炭呈大幅增长态势:广州港接卸煤炭增长达17%。一季度珠江干线跨省运输煤运量150万吨、同比增长14.5%,其中贵港转运100万吨、沿海港口调进50万吨。
四是货运运价略有下降
当前内河货运的货源比较充足,随着大吨位船舶的不断增加,单位运价水平逐年下降。据统计,目前贵港市和南宁市800吨以上大吨位船舶分别占全市总运力的41%和30%。大吨位船舶成为西江干线运输主力,内河货运大运量、低成本的优势开始凸现。一季度,贵港至珠江三角洲水泥、煤炭运输价格分别维持在0.05-0.06元/吨公里,南宁至广州白糖0.065元/吨公里左右,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五是上游云贵航区客货运输增长缓慢
一季度,贵州省珠江水系水路完成客运量44.37万人、同比下降0.38%,旅客周转量1903万人公里、同比增长0.04%;完成货运量50.7万吨、同比增长0.41%,货物周转量191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0.5%。总量偏小,增减幅度不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云南航区重点发展澜沧江国际航运和长江水系上游航运,珠江水系上游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发展缓慢,客货运输为区间内零星运输。
航运的突出问题
船舶柴油价格仍居高不下——目前进口石油已占我国石油消费的40%以上,我国面临石油供求矛盾突出、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三大方面的问题。油价与世界接轨是必然趋势。国内油价不可能长期低于国际市场,油价上涨成为必然。今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调整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供应军队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储备的汽油、柴油(标准品)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其他成品油出厂价格相应调整。燃油价格持续上涨,压缩了航运企业利润空间,增产增量不增收,航运企业经济效益滑坡。
船闸及航道因素碍航——部分船闸维修、航道沉船、枯水导致部分航道不畅通。西津船闸年度例行检修封停了一个月,影响郁江南宁以上航段货物通过量40万吨;柳州红花船闸运行管理不规范、武宣勒马滩出现严重沉船事故,一度引发柳江堵船,严重制约了柳州、来宾的航运生产发展。一季度贵港、梧州、南宁、柳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共完成12045TEU,同比减少12%;柳州港一季度没有装运一个集装箱,这是历年来从未有过的。
成品油运输减幅较大——据广州海关公布数据,进口成品油价的持续走高,今年广东口岸进口成品油均价从1月的355.2美元/吨上涨至3月的388.9美元/吨、创下历史新高,造成一季度进口成品油下降30%。一季度内河成品油运输量220万吨、下降10%。
水运形势展望及建议
一、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珠江流域经济建设稳步推进,对水上运输的需求将不断提升。
二、随着2005年广东数百家非法煤窑的封停,珠三角地区生产能源——煤炭的需求,仍然保持北煤南运、西煤东运供给的格局,水上煤炭运输仍将是运输保障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宗建材运输也将保持较旺的需求,800~1500吨级自航驳船运输市场空间较大。
三、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互动下,广西近年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均呈两位数增长,航运形势大好。但航运企业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应避免盲目追求上大吨位船舶,要考虑珠江干流枯水期船舶的实载率。根据上年企业航运效益评估,800~1500吨级船舶全年实载率较高。
四、第二、三季度是水上运输的黄金时期,水丰,船舶实载率高。但切切不可超载航行;且要特别注意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避免雷雨大风天气对航运造成损失。
五、“十一五”规划正在全面铺开。一些水利、航运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将给船舶正常营运带来一定影响。航运企业应及时关注航线上的工程动态,加强运输船舶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