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季度,珠江航运在水系各省(区)宏观调控力度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财政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大好形势下,战胜季节性枯水的不利因素,努力克服西江干线建设水利枢纽的影响,航运生产整体基本保持了平稳的发展。
据预测:1季度珠江水系内河共完成货运量4584.4万吨、同比增长0.25%,货物周转量653268万吨公里、同比下降45.1%;完成客运量370.96万人、同比下降10.2%,旅客周转量8231万人公里、同比下降41.6%。
珠江航运经济运行特点
一是货物运输增长中下游不平衡,运价波动大
2007年1季度,珠江中下游航运在两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内贸保持畅旺、外贸顺差加大的拉动下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但中下游发展不平衡:
广东内河完成货运量3370万吨、货物周转量302486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3%和下降10.8%,除内河省际运输全面受到影响外,省内运输开局稳定。
广西内河完成货运量1166.4万吨、货物周转量347582万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8%和增长3.1%。
通过梧州的水路货物运输量是反映两广间水路货流密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2007年1季度通过梧州下关水运检查站的总货运量仅为447.8万吨,其中下行392.33万吨、上行47.37万吨。
由于目前长洲水利枢纽船闸通过能力暂时适应不了航运需求,货物压港严重,运价由25~30元/吨提到50~58元/吨。
二是港口吞吐量出现小幅下滑
珠江水系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05万吨、同比下降2.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14万吨,同比下降7.6%,集装箱吞吐量49.3万TEU,同比增长13.9%。
1季度,广东航区新塘、五和、容奇、西南、南海三山、新市、三埠、公益、麻涌、沙田、肇庆以及惠州(内河部分)等内河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07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万TEU、同比增长11.6%。云浮港继去年第一季度生产实现“开门红”以来,2007年首季再度迎来大突破:完成外贸吞吐量191657吨,同比增长50.27%,建港以来同期历史纪录再次刷新;集装箱、石材方料、不锈钢等支柱性货类成为最大增长点,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后劲十足。
广西全区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28.54万吨,4个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97.54万吨,与去年同比下降8.12 %;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407TEU。其中贵港港完成吞吐量276.56万吨、同比下降19.1%;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46TEU。梧州港完成吞吐量92.62万吨、同比增长32.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514TEU。柳州港完成吞吐量9.16万吨、同比增长291.45 %。 南宁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9.20万吨、同比增长2.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4TEU。
三是陆路交通快速发展,水上常规客运骤减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路客运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改善,出行旅客增加。但随着农村二级公路建设,加上高速公路快速发展,水上常规性客运进一步缩减。
今年1季度,广东全社会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76万人,旅客周转量25650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了8.3 %和13.8%;其中内河水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78万人,旅客周转量1648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了34.5%和3.7%。
广西区全社会水路运输共完成客运量250.4万人,旅客周转量6092万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了0.95 %和3.41%。桂林漓江旅游航线市场营运平稳有序,服务质量全面提升,客运量仍保持稳步增长:仅春节期间就接待国内外游客5.10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占90%以上;运输无事故,游客满意率达到99.%以上,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的目标。
四是珠江水系云贵两省运输发展仍较缓慢
由于目前云南省水运重点在澜沧江和长江水系上游的开发上,珠江水系运输受自然条件制约,投入较少,发展缓慢。水路客货运输主要在抚仙湖、天生桥等库湖区,运量也较小。
贵州省1季度在珠江水系共完成客运量42.56万人、旅客周转量491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48万吨、货物周转量3200万吨公里,客货运量同比均有小幅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龙滩储水使羊里、蔗香、岩架等码头和乡镇便民码头受淹,无法作业;二是公路不通或被淹;三是受关闭3万吨以下煤矿等因素影响,“两江一河”煤炭运输大幅下降。
制约珠江航运生产的主要因素
枯水期航道水位低对航运产生一定影响——1季度由于受枯水期影响,西江、北江水位持续下降,船舶减载航行,生产效益受到影响。
长洲水利枢纽建设对省际运输造成巨大影响——地处广西梧州在建的长洲水利枢纽,于今年2月5日至3月3日实施中江截流,省际运输停航;大量船舶及其货物积压在船闸上下游。
虽然在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的多次协调下,在两广有关海事、交通航务、航道主管机关采取积极措施和船公司、船主的理解配合下,保障了通航水域秩序基本稳定;但由于1000吨级2#船闸能力有限(每天平均通过175艘船舶),2000吨级1#船闸处于在建中,省际航运受限于枢纽通航瓶颈,经济损失巨大。
与此同时 ,港口生产也受到大的冲击:如珠江上最大的枢纽港——贵港港,2月份吞吐量与去年同比下降了60%,3月下降了40%,虽然1月份奋力生产同比增长56%,但整个一季度港口吞吐量与去年同比仍下降了近20%。截至4月3日,贵港港货物积压达123.83万吨,其中:煤炭48万吨;华润(平南、贵港)公司水泥近46.7万吨;本地其他厂家水泥11万吨;化肥3万吨;钢材12.5万吨。同时每天从铁路进港货物仍多达1万吨以上。主要是:爱凯尔(贵港)中转港有限公司日均进煤5000吨左右;爱凯尔(贵港)港务有限公司日均进港煤4000吨左右;爱凯尔集装箱有限公司日均进港钢材3000多吨及大量集装箱。
另外,柳州市、来宾市、玉林市等周边地市不少企业生产的产品,原来经水路运往广东,由于截流断航以及后来通航受阻的影响,也出现大批货物积压或高成本从公路运往广东。
水运形势展望及建议
一、国家宏观调控将继续实施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社保、就业和医疗等领域的改革,有利于珠江流域四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2007年是实施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年,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珠江水系四省(区)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投资综合运输、能源保障、水利建设、农村建设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工程,为水上运输提供充足货源,为港航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挺进拓宽空间。
三、广东省民营经济如日中天,现已“三分天下”发展出1500多个产业集群,58个专业镇中13个经济规模超100亿元。以珠江东岸深圳、东莞、惠州及广州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达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在珠江西岸,形成了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广州等地,经济规模达1300多亿元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同时,以专业镇为龙头的产业集群正从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扩展,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形式。2007年民营企业出口将会更加强劲,全省一般贸易出口总值有望再创新高,为水上集装箱提供充足的适箱货源。
四、广东已全面退出煤矿生产业领域,煤炭资源100%需要由省外调入或进口。由于今年广东新增燃煤机组、水泥生产线投运及经济增长等因素,预计全年消耗煤炭约12400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电煤8300万吨,同比增长19.4%。除了从山西、内蒙古、河南等地调入煤炭外,广东还将从越南、印尼、澳大利亚等国进口煤炭作为补充,预计今年超过2500万吨。广西由于关闭3万吨及以下的小煤矿,近年煤炭生产维持在600万吨左右,而今年需求在4000万吨以上,缺口的3400万吨也要靠外源。华南煤炭交易中心通过开设现货即期、现货中远期交易,以最大限度保障煤炭稳定供应,使广大用煤企业和运输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锁定利润。珠江煤运前景看好!
五、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将采取“原油加成本”的成品油定价体系,以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平均值,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
六、继西南成品油管道建成投用后,由中国石化再投资30亿元建设的珠三角成品油管道也全线贯通输油。此管道以湛江为起点,以茂名为枢纽,以深圳为终点,全长1135公里,覆盖阳江、江门、肇庆、佛山、中山、珠海、广州、东莞等地,设计能力为每年输油950万吨。广东市场的油品调运将以输油管道为主,地区油品调运供应格局由此改变。
七、2007年2季度接踵而至,航运告别枯水期迎来丰水黄金季节。抓生产不忘安全是港航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珠江中下游热带气旋约有4~6个,高强度暴雨所引起的局部洪涝灾害较多,降雨可能集中在5月上、下旬和6月中旬,5~10年一遇的洪水已在预料中。各港航企业要密切注意水文、水位、天气变化情况,抓紧防抗雷雨大风相关工作,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船员应急反应能力;船舶要严格依法营运,切不可乘丰水超载航行;交通水运主管部门、海事执法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共同维护好珠江水运的安全秩序。
八、长洲水利枢纽2000吨级1#船闸正在抓紧建设中。目前沿江各地交通、海事、航道相关部门,要坚持不懈高度重视长洲水利枢纽的通航问题,要从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高度,继续积极采取措施,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将航运经济损失降到最低。